從教師天賦來教學,舉例來說,如果您的天賦是學習、思維、統帥、關聯、體諒。首先立即可以做的(第一層)教學是教您的學生如何學習(自學的方法)、如何思維(課文、任何資訊)、如何統帥(組員)、如何關聯(譬如知識)、如何體諒(他人、組員、老師、整理教室的阿嫂)。
如果您做了第一層,就需要由第一層的活動中,觀察學生的相關基礎,譬如,學生目前的學習方法為何,回家是否會做作業?是否會上網找資料等? 也可以藉收集活動後的學生回饋,來瞭解學生學習的過程碰到的問題和成效。收集到這些資訊後,就可以進行第二層更深入的教學,將前面收集到的資訊,譬如學生上網蒐集資料都只看第一筆,或學生都不注意網頁資訊提供者是否值得信賴,您就可以設計深化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學到正確的相關學習知識(knowledge-know what 與技巧(skill - know how to do)。
再以思維為例,您可以讓學生閱讀後設計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回答邏輯推理的問題,藉觀察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實用科際英文這門課,我就選了New York Times的科技文章,將文章中的句子中的時態,設計成邏輯推理的問題,藉此瞭解學生是否能從時態知道某件事在某個時間點發生了沒。經常我會發現,學生在學習時,只是閱讀過去,而沒有習慣用提問來幫助思維。所以我就跟學生說,我不直接講解我們要閱讀的文章,取而代之,我會從標題開始,問某個單字學過沒? 是什麼意思? 手機上有沒有字典APP?我會推薦字典APP,然後請他們用手機查詢單字,問他們這個單字有多少個不同意思? 學過哪一個? 哪一個是這個句子中適合的意思? 單字有哪些同意字? 哪些是學過的? 換哪個字好? 勤查同意字有什麼好處?
第一層是比較表層的學習,因為此時我們還不知道第一層設計的活動對我們的學生是否太簡單或太難? 藉由觀察與回饋設計的第二層活動,是深化的學習,除了深化,還要讓學生重複練習變成習慣,這樣才會成為永久記憶。前兩層都屬於基本能力,第三層就要利用前面教過的各種基本能力,設計需要多元能力來完成的複雜度較高的學習活動。譬如,104/7/21大學工作坊分享的那個專利+公司+產品的那個學習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